项目来由

关于「黑客与画册」:浅尝 AI 时代的独立开发

不务正业的产品经理,用vibe coding做的一场独立开发探索
你现在看到的,首先是一个公开的实验,其次才是一个产品。

坦白说,从产品能力上看,它并不出彩——没有颠覆性的创新,也没有极其复杂的业务逻辑。从内容上看,这里展示的,也仅仅是一个业余爱好者用镜头记录的日常,而非摄影大师的传世之作。

那这个项目的价值究竟是什么?

对我而言,它最大的价值,在于完整记录了在AI时代下,一个新手独立开发者,如何从零开始,一步步探索、学习、并最终成功构建出一个自己真正能用的、生产级产品的完整旅程。 我把这段旅程的所有思考、所有踩过的坑、所有总结的经验,都毫无保留地整理为这个网站上的系列教程


起因:百“思”不如一“试”

在AI爆发的当下,短视频和技术博客里,每天上演着各种“一句话搞定xxx”的热点趋势。其实我挺心动的,但心里面也有疑虑:传统软件工程数十年积累的复杂体系,真的会被“一句话”颠覆吗?


总觉得看再多的二手信息,都是在“隔靴搔痒”,无法真正看清黑盒里的究竟。而探究新事物最高效的方式,永远是亲自动手实践。同时,作为一个摄影爱好者,我也一直有个痛点:日常拍的照片想和朋友分享,但发在社交平台,往往会被严重压缩,丢失很多细节。


于是,这两个想法一拍即合:何不为自己做一个“线上画册”呢?这个项目,便由此诞生。

  • 对自己而言:它能解决我的真实痛点,成为一个我会长期使用的产品。
  • 对学习而言:以一个生产级项目为目标,能让所有零散的知识点(无论是Next.js、数据库还是部署运维)都变得立体、有真实的应用场景,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。
  • 对探索而言:它是我亲身下场,深度体验 AI Coding 真实能力的最佳“试验田”。


合作:我们是如何分工的?

“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。” 这句经典的比喻,完美地概括了本次探索中,我与AI的分工模式。

  • “看得见”的部分 —— AI 主导
    在整个项目中,超过95%的代码、博客的初稿、照片的文案,都直接出自AI之手。它是我能力超群、不知疲倦的“执行副驾”。
  • “看不见”的部分 —— 开发者掌舵
    而所有关于“方向”的决策,都由我来完成。包括:产品核心需求的定义、技术架构的设计、开发过程中的方向纠偏、以及将复杂问题拆解为AI可执行任务的策略。我是这艘船的“船长”。

船长负责看清方向、规划航线;副驾则负责精准地执行每一个指令,并处理航行中的大部分具体事务。这种人机协作的模式,贯穿了项目的始终。

关于具体的协作细节、踩过的坑和总结的最佳实践,在AI协同开发:人机共舞的艺术与沉思这篇复盘文章中有更详尽的分享。


成果:我们最终建成了什么?

经过这段旅程,我们共同建成了一个功能完备、体验还过得去的数字产品。


它的“引擎”与“骨架” (技术栈):

  • 基于最新的 Next.js App Router 架构
  • 集成了 Clerk 提供企业级的登录认证
  • 集成了 Sanity 作为灵活的 Headless CMS
  • 集成了 Neon 提供 Serverless 的 Postgres 数据库服务
  • 集成了 Sentry 进行全方位的错误与性能监控
  • 部署在 Vercel,享受现代化的 CI/CD 与全球边缘网络
  • 设计了现代化的三层缓存架构(Cloudflare、Next.js、Sanity)


它的“功能”与“体验” (产品能力):

  • 一个支持 Masonry 瀑布流布局、并拥有沉浸式拍立得预览体验的线上画册
  • 一个从第一天就支持国际化(中/英文)的全球化应用。
  • 一个迷你的社区系统,支持点赞、评论、回复,并配备了完整的后台反垃圾与内容审核机制。
  • 一个支持 Markdown 实时预览、并能一键将内容同步至 Sanity 的个人博客
  • 一套完整的数据埋点与上报体系,为未来的数据驱动和智能推荐打下基础。
  • 一套企业级的安全防护策略,从图片防盗链、API限流、中转安全路由,全方位保护个人数字资产。
这不是一个toy app。它的每一个环节,都以生产级的标准构建。所有构建过程的完整记录,都沉淀在开发日志中。所有代码,也都已在 GitHub 开源

致敬:「黑客与画家」

最后,想聊聊这个网站名字的由来——「黑客与画册」

它并非因为我的开发技术有多“黑客”,或摄影作品有多“艺术”,恰恰相反。这个名字,源于我个人对 Paul Graham 的经典著作黑客与画家的深深致敬。这本书,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的技术价值观。

书中有一个观点,在 AI 爆发的今天,我认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闪闪发光:

黑客是创造者,就像画家、建筑师或作家一样,他们致力于编写有趣的软件,而计算机对他们而言,不过是表达思想的媒介,正如建筑师使用混凝土,画家使用颜料一般


在过去,只有少数掌握了复杂“画笔”使用技巧(编码能力)的“画家”(开发者),才能将头脑中的构思变为现实。而今天,AI 正在成为我们所有人手中的、那支极其强大的“画笔”。它让我们能更专注于“画什么”“为什么画”,而不是过度纠结于“如何画”。这,或许就是 AI 时代,赋予我们每个独立创造者,最宝贵的礼物。

版权与授权

我非常乐于与同样热爱技术的独立开发者们分享所学所得,因此本站的源代码和所有系列教程文章,均采用 CC BY-NC-SA 4.0 协议进行授权。简单来说,只要你遵循署名、非商业性使用、相同方式共享的原则,就可以自由地学习、修改和分享它们。

而本站展示的所有摄影作品,是本人生活的真实记录,承载着独特的情感和回忆。这些摄影作品默认保留所有权利 (All Rights Reserved)严禁任何形式的商业使用。如果您非常喜欢某张照片,希望用于非商业性的个人分享(如个人博客、社交媒体),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链接。如有任何商业合作意向,请与我联系。感谢您的理解与尊重。

Edison

2025年 8月的最后一天

Edison - Profile Photo